發露懺懺--王淑慈記錄
(心印法師講於中委志工關懷共修日)
有一個人到朋友家拜訪,要回家的時候看到桌上有二百元,就順手牽羊將桌上的二百元偷回家。後來他自覺這是一種很羞恥的行為,雖然有想把這個過失說出來,總是覺得沒有面子,為了維持尊嚴,所以將這個祕密藏在心中,但是他卻是天天都在良心不安中過日子。
二十年過去之後,有一天他受不了良心的譴責,於是拿了兩萬元到朋友家,打算贖罪,但是他的朋友已經過世了,於是他告訴朋友的兒子:『過去你父親還在時,我到你家拜訪,偷拿了你家二百元,現在我拿二萬元來還給你們。』
朋友的兒子如墜五里霧中,對他說:『我不知道有這件事情,而且我父親已經過世了,就不用還了。』
兩個人推來推去,後來這個偷錢的人流下眼淚,說出心中的懺悔與不安:『我為了貪得二百元,過了二十年良心不安的痛苦日子,你就讓我有一個贖罪的機會吧,好讓我走出不安的心理陰霾。』
朋友的兒子說:『這筆錢是我父親的,他現在已去世了,不如將這筆金錢以我父親的名義拿來救助一些苦難的人們吧!』
偷錢的人有了發露懺懺的機會,終於解脫二十年來的心理負擔。
*****************************
故事啟示:
發露懺悔,是捨棄惡業、淨化身心必經的行持,能使我們原本缺憾的生活,變得處處自在。
我們時常為了面子的問題不肯承認自己的過失,並且找理由來掩飾自己的過失,甚至將過失推諉給別人,但是這樣子是否心裡真的就能夠感覺到平安呢?
我們的過失和壞習慣,就像樹根一樣,在越隱密的地方,它的生長速度愈快,紮得愈深愈堅固,所以我們做錯了事情,越不敢向別人說,就越沒有改過的意識,同樣的過失就會相續出現,假如能夠不顧自己的面子,勇敢公開向他人說出自己的過失,下一次就不容易再犯同樣的毛病。
所以我們要戒除一項壞習慣,要懺悔一件過失,最好提出勇氣,找一個可以幫助我們改過的人,說出自己的壞習慣和過失,然後日日藉用宗教儀式求懺悔,自然會產生淨化的作用。
公開懺悔,等於是將自己心地中的雜草和毒樹,連根拔起來曬太陽。一旦有勇氣向人承認自己的錯誤,罪惡的行為,就會立刻停止紮根的蔓延勢力,所以除了自修宗教的懺悔行持以外,能夠對越多人承認自己的過失,懺悔的效果就越大,這就是佛經上所說的「發露懺悔」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