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開示文
09 07-2015
消災延壽的人生觀(3)

 消災延壽的人生觀(3)
80年度-心印法師主講 
-圓禎法師筆錄- 

一、前言

非常高興今天大家有因緣來普門學苑參加「祈安觀音法會」念觀音修觀音法門。佛教僧團的生活,依照佛制是過著托缽的生活,但在中國要以托缽的生活方式來建立僧團的生活,是無法受到民俗的尊重,所以中國佛教的僧團,往往都是以啟建法會來向信眾化緣,在法會中設立敬獻的功德項目,來引導信眾布施供養三寶,甚至創立佛教的各種社會教育與慈善福利事業,很多大德也是透過啟建法會徵求功德金的方式來籌備經費。就如台北陽明山曉雲老法師為佛教創辦「華梵工學院」的經費,就曾經在我們台灣的中、南、北部一再啟建「梁皇法會」,可以說華梵工學院的創立經費,大部份都是透過宗教活動,啟建「梁皇法會」化緣得來的。我們普門學苑這個道場,每年的經濟消費來源,也是藉這一年一度的「普門祈安觀音法會」來緣起護法金,所以普門學苑啟建此一法會才敬設一些功德項目,向信眾化緣,徵求護法功德金。

普門學苑創立以來,十餘年來的道場發展,以自修為重,以社會慈善服務以及佛法傳播為事業,我領導這個道場,和信眾接觸一直保持「來者不拒、去者不留」的立場在和信眾結緣,所以一直都在「不染不捨」的因緣中和信眾來往。 「不染不捨」的生活觀念,是一種「隨緣而住、隨遇而安」的生活修養,很多世俗人,因為對人際因緣受著「愚痴念頭的迷惑」,所以在痴念的業障之下,很難得能夠以「不染不捨」的生活態度,去過著這種隨緣而住、隨遇而安的安樂生活,所以若要擁有「消災延壽」的人生,我們除了要突破自己心中受貪念和瞋念所迷惑的業障以外,還要再去突破受痴念所迷惑的業障。今日我就再藉法會的因緣,來和大家共勉一份「不受痴念迷惑」的修養。

二、培養不染不捨的生活觀念

韓國有一位元曉大師,他在到處行腳雲遊的時候,有一天,在一座山中過夜,夜晚的時候感覺很口渴,他就在矇矇的月光下,順著水流聲,找到一條溪水,用手捧溪水喝了一個痛快,當時感覺這條溪水很甜、很清涼,好像甘露一樣,天亮以後,他又去溪邊找水喝,唉呀!他竟然發現昨晚他感覺很甜、很清涼、好像甘露的溪水是流經一具腐臭死屍的污水,那個時候,他頓然了悟,人在無分別心的心境中,污穢的東西也變成清淨的東西。

有一位定居在美國的華僑,有一次回來台灣,看見自己的兄弟所穿的衣服,布料似乎不錯,就問他的兄弟說︰「你這件衣服的布料看起來很不錯哦!那個地方出品的呢?」兄弟說︰「台灣製的了。」他聽了馬上批評說︰「嗯!有較粗一點!」我們大家想想看,人的分別心竟然能夠在剎那間,對同一件東西的觀感,轉變成兩種不一樣的感覺,可見人在分別的心境下,所表現出來的言行,都是顛顛倒倒的愚痴言行。

「財、色、名、食、睡」在我們的生活中,佛法稱作五欲,我們在世間每日所面對的都是這些五欲塵緣,如果我們的生活,不懂得去化導自己的分別心,在五欲的塵緣中生活,就會產生﹁愚痴的業障﹂││將清淨的生活環境轉變作污染的生活環境,將污染的生活環境看作是清淨的生活環境。我們世俗人就是如此的在五欲的塵緣中顛顛倒倒的打滾,造作很多、很多的愚痴業障。

譬如說︰我們生活上有很多人事的處理,並沒有絕對的立場,但是人與人在生活中卻是時常會因為一些人事的處理,在意見上的不投合而發生衝突,衝突的結果,必然也是要採取其中的一個意見來解決所要處理的人事,有一種人的個性比較倔強,如果他的意見不受採納,馬上無明火就衝到心頭,那個時候,他會為了要表現出自己的倔強性情,不顧得自己輩份的立場,甚至不顧得環境的人和氣氛,造作出一些意氣用事的顛顛倒倒言行,這種顛倒的行為,叫作「愚痴的業障」。愚痴的業障現前所表現出來的言行,是會影響生活環境產生顛倒變化的,能將本來和氣的生活環境,轉變成為充滿火藥味的生活環境;也會影響自己的生理產生顛倒變化的,能將本來健康的體質轉變成體弱多病的體質。

我們念觀音修觀音法門的人,遇著這種意見衝突的時候,就要馬上運用觀音法門,來對治自己愚痴業障的現前,拿出「不染不捨」的生活觀念,在自我教育的「觀音」修養上,去突破自己的「愚痴業障」,只要所決定的處理方式,以當時的環境來說,在情理上都有立場,我們就沒必要去堅持自己的意見;如果所採取的是自己的方法去解決人事,對方因為意見的不投合,表現出一些衝突性的顛倒意氣言行,這是對方的「愚痴業障」,我們不必要去和他計較,如果我們去計較對方的愚痴顛倒言行,就染上了對方的「愚痴業障」,會與對方緣起共業,受著愚痴業障的心苦折磨。人的業行都是要自己去承擔業報的!業障就好像我們身上的病痛,什麼人也不可能代替我們分擔病痛的,我們何苦去跟人緣起這種心苦的業障呢?我們何苦去因為一個人的意氣顛倒行為去和他計較而緣去共業受著心苦的折磨呢?

業行自作自受!如果自己不肯去自我教育,永遠也沒有辦法度化自己的業障!我們看看,那種愚痴業障深重的人,他的貪、瞋業障也特別多,現生我們就能看到他不時的在畜生、餓鬼、地獄的三惡道心境中輪迴,受著心苦的折磨,不必要等到來生才去看他受業行的報應。所以在生活上,如果我們與人發生意見的衝突乃至生活上種種人與人不投緣的惡逆攻擊言行,拿出「不染不捨」的生活觀念,在自我教育中度化自己的愚痴業障,這就是在「給我們自己消災解厄」。

所以大家若想要有「消災延壽」的人生,還要再去培養「不染不捨的生活觀念」,以不染不捨的生活態度去面對五欲塵境,這樣在五欲的塵緣中,才能夠超越出「愚痴的業障」。有一句話說︰『勿羨他人富,勿悲自己窮,知足常樂,無求品自高。』這也是對五欲塵緣不染不捨的一種生活態度,如果大家面對自己的生活環境,有這種修養,就是在為自己消災解厄,能夠消除很多、很多的愚痴業障;愚痴業障一旦消除,自然智慧現前,身心就會自在、清涼,在生活上就會帶出延年益壽的福報。

三、結語

「貪、瞋、痴」是我們身心的業障,業障沒消除,就會帶出生活上很多、很多的災厄。今年三天的普門祈安觀音法會,我提供給大家三個「消災延壽的生活觀念」,與大家結個法緣,寄望大家在「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染不捨」的佛法生活觀念中,自己去自度,度化自己超越出貪、瞋、痴的業障,自然就會有消災延壽的人生。

普門學苑是一個很小的道場,各位同修來普門結法緣,沒有一個很寬大的場所可容納大家共修,我感覺很抱歉!我住持這個道場,都是隨緣隨力在接引信眾、救濟眾生,對社會有發起慈善救濟以及佛教的文化傳播服務,透過很多、很多善行人士的共同推展下,我們「普門慈幼慈善會」已經造惠了數以千人的需要關心救助的苦難中的人,而且十多年來,每三個月不斷出版一本「普門慈幼雜誌」,用來佛化社會人心,我非常希望大家共同來關心普門的社會服務事業,歡迎大家和印師父「心心相印」,心連心、手牽手來為需要人們關心救助的苦難人家服務。

佛經上說,人生有四種最難逢的因緣︰

第一「人身難得」,也就是說眾生在六道中輪迴,要能往生到「人道」,是非常不容易的,如何困難呢?佛經上譬喻說,就如一隻瞎了眼的烏龜,要在大海中尋找一根依靠的木頭,又要在這根木頭上尋找出一個洞將頭伸出洞口透個氣那般的困難。

第二「中國難生」,這裡的「中國」不是指我們「中華民國」,是指有佛法流傳的國度,我們佛法講「中道」,所以「中國」是指有佛法的國度。我們縱使有那個福德因緣往生在人道中,也不一定有投生在有佛法流傳的國度之因緣。

第三「佛法難聞」,這是說縱使有上二種因緣環境,也不一定有福報可以聽聞到佛法。

第四「善知識難逢」,這是說就是具足有上三種因緣,也不一定能遇到引導我們信仰正信佛法的善知識。

今天我要向大家恭喜,因為大家福報真大,在這一期人生中,各位都具足有這四種難逢的因緣,可以說,大家目前都擁有一個非常寶貴殊勝的人生,所以大家要去珍惜自己目前所擁有的這份福德因緣,在學佛中運起「觀音」法門的自度行持,去成長自己的福慧,不要白來人間走一趟。

最後,我深深的祝福每一位同修,在自我教育的「觀音」修養中,解脫心中的「貪、瞋、痴業障」,在普門祈安觀音法會中念觀音共修觀音法門,仰仗觀世音菩薩的加被,個個得到觀自在的人生。(民國八十年農曆九月十九日講於普門祈安觀音法會、載於民國八十年十二月二十日出版之第四九期普門慈幼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