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唾涎自乾--心印法師提供
有一位青年人性情非常暴躁、容易發脾氣,並且喜歡與人打架,所以很多人都不想跟他在一起。
有一天青年人遊蕩到大德寺,碰巧一休禪師正好在大殿說法,他就坐下來聽法,聽完後深感自己需要改變性情,有想要發願痛改前非,就對一休禪師說:『師父,我聽你說法,知道自己的過失,我以後不會再跟人家打架、口角,免得人見人厭,就算是被人唾面,也會拭掉,默默的承受,忍耐人家對我的侮辱!』
一休禪師說:『噯!何必拭掉呢?就讓唾涎自乾掉就好了,不用拂拭!』
青年人問:『那怎麼有可能?為什麼要這樣忍受?』
一休禪師回答:『這沒有什麼能不能忍受的事,你就把它當作是蚊蟲停在你的臉上,沒有必要與蚊蟲打架相罵,這只不過被人吐唾沫,並不是什麼侮辱,你就用微笑接受下來吧!』
青年人又問:『如果對方不是吐沫,是用拳頭打過來時,那怎麼辦?』
一休禪師回答:『一樣呀!不要太在意!這只不過一拳而已。』
青年人聽了,認為一休禪師的說法,太豈有此理,忍耐不住,拳頭舉起來,就向一休禪師的頭打一拳,並問一休禪師:『和尚,請問現在你要怎麼辦?』
一休禪師微笑回說:『我的頭硬得像石頭,沒什麼感覺,倒是你的心和手大概很痛吧!』
青年人啞然,無話可說。
*******************************
故事探珍:
世間上無論什麼事,說很容易,做很困難,說自己不發脾氣的人,還要經過境界的考驗,才能夠肯定他的修養,如果心境有出現愛憎的情緒,就是有自我不能把持的迷境。
在小止觀中有提到「訶五欲」的行門修持,在行門上做「訶五欲」修持,必須在「止持」與「作持」的行持上下工夫。
所謂「止持」,是指省察自己,在貪戀五欲的身心行為上,中斷停止造作業行的修持。
所謂「作持」,是指策勉自己,在善法、善念的身心行為上,相續不斷造作上進的修持。
也就是說,若要在「止持」與「作持」上作「訶五欲」的行門修持,就要運用自己的智慧去「觀」察諸法的現象,在善惡法作抉擇,把「訶五欲」的「止持」與「作持」的修持,透過觀照,在諸法的現象作「止持」與「作持」的「擇法」修持,將行持投注在所需要的部份,就能達到訶除五欲煩惱、通達諸法實相的功能。
所以要突破自己無法把持的迷境,在行門的身心修養修持上,「止」與「觀」二種法門,正如腳踏車子的兩個輪子,缺一不可。
故事探珍《第一集》
05
03-2015
讓唾涎自乾